2015年(第七届)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首批邀请函正式发放啦!
第一批邀请函,花落谁家?
也就是说,谁有资格、有可能会收到2015创业周的第一批邀请函呢?这幸福来得可不突然哦,你是这三类精英人才吗?
1.在新能源、新材料、智能电网、纳米技术、医药和生物技术、现代装备制造、软件和服务外包、金融服务、文化创意等领域,承担过重大科研项目的创新人才、拥有独立知识产权和智力成果的创业人才。
2.在科技前沿领域有较高声誉的国内外专家学者,在业界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领袖和创业成功人士,风险投资专家和国内知名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文化产业等高端服务业人才。
3.在国内外有较高影响力的学术团体和协会组织代表,海外知名华人社团和留学生组织、人才服务机构代表。
收到第一批邀请函的嘉宾,何许人也?
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网上报名系统常年开放,敞开怀抱,迎接各方报名。再加上宣传攻势的同步配合,亲,还记得4月7日那天吗?那可是2015年(第七届)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首场发布会的日子哦。自发布会后,我们就同步在海内外各知名媒体“广而告之”,在过去的这一段时间里,我们已收到了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86名高层次人才提交项目申请,在此基础上遴选并发放出邀请函370封。
硕士以上学历占比97.3%,其中博士学历占比68.4%。
学历 | 人数 | 占 比 |
博士 | 253 | 68.4% |
硕士 | 107 | 28.9% |
本科 | 10 | 2.7% |
今年的创业周受邀项目主要集中在八大产业领域,其中生物医药、电子信息产业占比超过半数。位列前四的产业如下:
产业 | 项目数 | 占比 |
生物医药 | 115 | 31.1% |
电子信息 | 93 | 25.1% |
装备制造 | 35 | 9.5% |
节能环保 | 30 | 8.1% |
项目来源地主要分布在美国、英国、德国、新加坡、加拿大等国家地区,位列前四的地区如下:
国家 | 人数 | 占比 |
美国 | 166 | 44.9% |
英国 | 25 | 6.8% |
德国 | 22 | 5.9% |
新加坡 | 18 | 4.9% |
创业周聚焦九大产业领域,邀您约吗?
自2009年始,创业周活动始终坚持服务产业升级这一导向,紧扣我市重点新兴产业发展需求,有效实施定向猎才和集约引智。参会项目主要集中于新能源、新材料、智能电网、纳米技术、医药和生物技术、现代装备制造、软件和服务外包、金融、文化创意等九大产业领域,累计落户项目数达到1760项,其中创业项目1473项,创新项目287项,累计注册资本超142亿元,有效助推了重点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成为苏州打造“创业天堂”的一张亮丽名片。
新能源产业包括:太阳能光伏装备和太阳能利用、风能发电装备及应用、生物质能源装备及应用、核电装备、高效大容量蓄电装备及应用、新能源汽车等等。
苏州新能源产业,主要集中在太阳能光伏电池及组件生产。在光伏工艺技术研发,硅光伏电池及组件生产,硅晶、非硅晶和薄膜光伏电池生产,光伏应用产品生产,光伏硅材料及相关原料制备,光伏工程集成等主要生产环节已具备相当规模。
苏州国家太阳能光伏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在高新区、常熟市、昆山市、太仓市、张家港市、吴江区等地按照“一基地多园区”的模式集聚发展。目前,苏州光伏基地集聚太阳能光伏企业百余家,高新技术企业45家,上市企业2家(其中境外上市企业1家)。苏州阿特斯成为国内太阳能光伏行业龙头企业,基地拥有协鑫光伏、中利腾辉、奥特斯维、福斯特光伏、快可光伏、中来光伏、天山新材、宇邦新材、兆伏爱索新能源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光伏企业,产品涉及太阳能光伏电池专用材料、太阳能光伏电池片及组件、太阳能光伏控制系统、太阳能光伏电池生产专业设备、太阳能光伏电站建设等多个领域,形成了较为齐全的光伏产业链。
新材料产业包括:纳米材料及产品、半导体材料、光学玻璃制造、信息化学品制造、人造纤维制造、新型化工材料、特种陶瓷制品制造、耐火陶瓷制品及其他耐火材料制造、新型金属材料、新型建筑材料、航天航空材料、微电子材料等。
苏州坚持依托特色基地推动新材料产业集聚发展。近年来,苏州在纳米材料、化工材料、金属新材料、纤维新材料、新型复合材料和功能材料等新材料领域取得较好的成绩。并重点发展纳米材料及产品、半导体材料、光学玻璃制造和信息化学品制造、人造纤维制造、新型化工材料、特种陶瓷制品制造、耐火陶瓷制品及其他耐火材料制造、新型金属材料、新型建筑材料、航天航空材料、微电子材料等新材料领域。随着张家港、常熟、昆山、吴江、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等特色新材料产业基地的建设,苏州新材料产业的集聚、集约效应也日渐凸显。
智能电网,作为国家“十二五”期间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十大重点应用领域之一,其产业包括智能电网装备、物联网设备制造、网络及运营服务等。
2014年2月20日,苏州智能电网产业园开工仪式在苏州吴中经济技术开发区独墅湖、尹山湖畔隆重举行。产业园计划总投资达5.5亿元,占地面积5.2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将建设智能电网研发中心,进行配网自动化、智能变电站、特高压设备调试检修、新能源等方面的研究、技术推广,并配合江苏电力技师学院共同开展智能电网的培训。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吴中区智能电网建设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人才培训基地,是开发区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发展的又一大亮点,也是支撑吴中区域经济产城融合发展的重要保障。
纳米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信息、材料、能源、环境等各个产业领域的上游、高端环节,促进相关产业技术日益推陈出新以及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这些应用纳米技术的产业环节统称为纳米技术产业。
苏州国家纳米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在苏州工业园区集聚发展,在纳米新材料、微纳制造、纳米光电、纳米新能源、纳米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集聚纳米技术相关企业超过220家,超亿元的企业数量达到21家,拥有苏大维格、南大光电、晶方半导体等5家纳米技术上市企业。与美国、芬兰、德国、新加坡、日本、英国等多国产业资源、研发机构建立多元化合作关系,“中芬纳米创新中心”、“荷兰高科技企业中心”已正式落户,成功举办四届“中国国际纳米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暨纳米技术成果展”。
医药和生物技术产业包括:生物医药制造、化学药品制造、中药制造、医疗器械和医用材料制造、生物工业产品制造、生物农业产品制造、生物环保产品制造、生物能源产品制造等。
苏州现已形成工业园区、高新区和吴中区等三大医药及生物技术产业板块,张家港市的医疗器械产业优势明显。常熟以现代中药复方制剂为特色品种的研发生产能力逐年增强。昆山依托本地雄厚的研发和生产资源,全力打造中国小核酸制药的硅谷。园区通过建设中科院纳米科技产业化基地,与中国科学院院地共建生物纳米科技园,生物纳米产业即将成为苏州医药及生物技术产业经济发展新的亮点和增长点。2014年,苏州市医药产业完成总产值433.1亿元、销售收入413.1亿元、利税63.6亿元、利润36.7亿元,分别增长11.1%、 24.3%、27.9%和16.4%。
现代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包括:航空航天高端装备、轨道交通、船舶和海洋工程高端装备、大型工程机械和成套特种设备制造、精密数控装备和高端智能装备等。
苏州最具代表性的现代装备制造是新型平板显示产业,主要是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和制造、光电子器件及其他电子器件、新型平板显示关键材料、新型平板显示部件及模组制造、新型平板电视等。如昆山国家平板显示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重点发展以液晶面板为核心的光显示产业、以太阳能光伏为核心的光能源产业和以高亮度LED为核心的光照明产业。2013年,基地已引进光显示项目39个,工业年产值近1000亿元人民币,年产面板1500万片、模组1000万套、液晶电视2200万台。
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包括:软件服务外包、信息技术服务、集成电路设备制造等。
苏州市依托开放型经济与制造业发展优势,加快发展与制造业紧密相关的服务外包产业,深入打造“中国服务·苏州创新”外包品牌,服务外包产业由点到面、由弱变强、量增质升,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
2014年,全市企业承接服务外包合同金额103.9亿美元,执行金额76.8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0.3%和22.5%。 其中,承接国际(离岸)服务外包业务合同金额68.9亿美元,执行金额54.9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2.9%和18.7%,均占全国总额的1/10左右。截至2014年底,全市共有服务外包企业2658家,从业人员超过26万人。业务拓展到美国、日本、德国等118个国家和地区。
金融产业是指经营金融商品的特殊行业,它包括银行业、保险业、信托业、证券业和租赁业,主要提供金融的存贷、社会资金收缩、扩放,金融领域消费的管理和设计。
2014年,苏州市新增各类金融机构111家,总数达到759家。全年新增社会融资总量4100亿元,全市金融资产达3.4万亿元,同比增长13.3%;实现金融业增加值1011.5亿,占GDP比重7.4%,占服务业比重15.6%;金融业实现净利润近400亿元,实现税收168亿元。备案创投企业新增投资项目190个,投资额17亿元,累计投资项目1899个,投资总额326亿元。同时,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有效拓宽,新增债券、证券市场融资759亿元;直接融资占比提高5个百分点,达到30%,金融业综合实力继续保持全国前十位。
文化创意产业(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是一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强调一种主体文化或文化因素依靠个人(团队)通过技术、创意和产业化的方式开发、营销知识产权的行业。文化创意产业主要包括广播影视、动漫、音像、传媒、视觉艺术、表演艺术、工艺与设计、雕塑、环境艺术、广告装潢、服装设计、软件和计算机服务等方面的创意群体。
近两年,苏州文化创意产业年均增长20%以上,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全年超过700亿,占全市GDP的比重从2011年的5.08%提高到2013年的6%,文化创意产业逐渐成为苏州经济最具活力的增长极,呈现出总量规模日益扩大、产业集聚成效显著、文化科技融合类发展态势良好的主要特点。